为深入拓展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,平原县探索创新 “平原好人”新风公益基金,充分发挥民间热心公益的优良作风,打造了城乡共建共享、文明善治、基层组织夯实的新模式,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幸福新平原提供了坚强的道德支撑。
新风公益传美德,好人善举润无声。本期 “平原时讯”带您了解 “新风平原·每周一星”刘荣华。
□ 作者 相子瑞
刘荣华, 1974年6月出生,是平原县邮政公司林庄邮政支局普通员工。他的爷爷是建国前的老党员,受家庭熏陶,自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,他给自己定下“每天做一件好事”的目标,先后参加中华红十字会、中华慈善会赈灾捐款100余次,水滴筹逢筹必捐,常年资助孤寡老人、贫困学生,累计捐款捐物价值4万余元,曾被评为德州市和谐使者、平原县和谐使者。
参加工作不久,刘荣华到辖区隋庄投递 信 件时,偶然间听说该村有个小姑娘因家庭变故,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,日子捉 襟 见肘。自此,刘荣华把小姑娘当成了自己的孩子,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,不但经常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,每学期还给孩子交学费,经常发红包鼓励,这一坚持就是13年。 2016年,刘荣华看到孩子的爷爷奶奶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越来越差、收入越来越少,于是他主动担负起老人的蔬菜、馒头等日常开销,风雨无阻、雷打不动,这一坚持又是6年。
不仅如此,刘荣华还加入了县爱心协会、蓝天救援队等爱心组织,只要有时间,每次志愿服务活动都参加,自己还先后为中华红十字会、中华慈善总会赈灾捐款累计1万余元。
刘荣华还是敬老院的 “常客”, 10年间,经常为老人送水果、点心等零食。提到这些,身为农民的刘荣华妻子说,当初不理解丈夫,认为他就是个“傻冒”,还经常跟他吵架。后来,看到接受过捐助的人心怀感恩,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丈夫传递爱心,自己由不理解到跟着丈夫一起做公益。
2016年寒冬的一天,刘荣华在单位值夜班时看到自动取款机屋里,有一个大约十五六岁蓬头垢面的男孩。原来,孩子家住济宁市嘉祥县,因与家人怄气离家出走来到此地,已经饿了好几天。刘荣华和同事急忙送来食物和被褥,并第一时间报警求救。4个多小时过后,民警终于联系到男孩的家人,并于第二天凌晨3点安全将男孩接回。
参加工作17年来,刘荣华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,虽然每月只有3000元的工资,多年来却捐出了价值4万元的款物,用微薄之力奉献了人家大爱。